
▌SpaceX星舰完成第十次试飞,成功溅落印度洋
SpaceX的星舰在经历多次失利后,于8月26日成功完成第十次试飞。此次试飞在得克萨斯州星际基地发射,33个发动机推动星舰进入亚轨道,完成级间分离、模拟载荷部署、猛禽发动机太空再点火等任务,最终成功溅落印度洋。此次试飞是SpaceX在分离、载荷部署、再点火、隔热等关键环节上积累新数据和经验的重要一步,为未来的载人深空任务奠定了基础。
▌澳大利亚量子公司提出光子电路设计新框架
澳大利亚量子技术公司Q-CTRL提出一种全新的自动化框架,用于设计生成图态的光子电路。该框架通过优化技术,能够高效地寻找兼具高保真度和高成功率的电路,显著提升光子量子计算的性能。团队发现了用于创建多达五量子比特图态的优化电路,其成功概率比目前的尖端设计高出一个数量级,为构建更大、更可靠的光子量子计算机迈出了重要一步。
▌德勤揭秘量子计算四大未来场景
根据德勤的最新研究,量子计算正处于关键拐点,未来五年可能出现四种潜在的发展场景:“惊喜”(技术突破但人才短缺)、“困境”(技术与人才发展缓慢)、“爆炸”(技术与人才快速发展)和“飞跃”(人才成熟但技术进展缓慢)。德勤强调,企业和决策者应通过投资人才培养、开展概念验证项目和关注量子安全风险,以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不确定性。
▌美国聚变企业推进氚循环技术开发
美国核聚变技术研发企业General Atomics宣布,将向Fusion Fuel Cycles(FFC)进行为期十年、总额2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以加速“UNITY-2”氚燃料循环测试设施的研发与落地。UNITY-2计划于2026年在加拿大核实验室园区投入运营,将成为全球首个全流程集成的氘-氚燃料循环测试平台。该设施旨在模拟从燃料排放、提纯到重新补给的全流程,以解决氚处理的复杂难题。
▌瑞典AI研究实验室开发新型基础架构
斯德哥尔摩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Farang筹集了150万欧元的种子资金,旨在开发其下一代大型语言模型。Farang开发了一种新型基础架构,能够理解完整的响应概念后再将其转化为文本,相较于传统逐字预测的方法,这种方式更为连贯并减少了计算需求。公司计划专注于特定应用,如编程和医疗领域的AI助手,解决现有AI助手在这些领域的不足。
▌莱斯大学开发新方法在电子元件上生长超薄半导体
莱斯大学的材料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在电子元件上直接生长超薄半导体。这种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二硒化钨直接生长在图案化的金电极上,并成功构建了一个功能性概念验证晶体管,解决了二维半导体在转移过程中易受损的问题,为下一代电子设备、神经形态计算和其他需要超薄高速半导体的技术提供了新的制造思路。
▌韩国开发新型材料打破QLED效率和寿命纪录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结合能有机材料,用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空穴传输层,显著提高了QLED的效率和寿命。这种材料通过增强分子内结合能,提高了空穴迁移率,减少了电子回漏和表面缺陷,使QLED的外量子效率达到25.7%,寿命长达约146万小时,是传统设备的66倍。这一成果有望推动下一代QLED显示技术的发展。
▌美科学家发现快速充电锌离子电池颠覆电池设计基础理念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快速充电锌离子电池不仅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使其更安全、更经济。研究人员通过快速充电抑制了枝晶形成,使锌沉积成光滑、紧凑的层,从而避免短路并延长电池寿命。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工具,可实时观察锌在不同充电速率下的行为,加速了发现过程,有望用于家庭太阳能储能和电网稳定,预计5年内可实现日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