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产业链国产化空间广阔
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产业链国产化空间广阔
2025.09.13 20:36 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9月13日讯 据商务部官网今日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被调查产品描述和主要用途为:相关模拟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Commodity Interface IC Chip)和栅极驱动芯片(Gate Driver IC Chip)。

国内供应链相对成熟 工业、汽车、AI或成国产化重点

作为真实世界与数字系统的桥梁,模拟芯片承担着信号采集与调理功能,产品呈现品类多、生命周期长、设计高度定制化等特征。

WS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受宏观经济与库存高位影响同比下降2.7%。而随着行业库存去化步入尾声,叠加汽车、工业自动化及数据中心等领域需求复苏,市场逐步回暖,WSTS预计,2025/2026年模拟芯片全球市场分别增长3.3%/5.1%至822/864亿美元。

模拟芯片设计门槛高,学习曲线时间跨度长,海外公司此前一直占据着模拟芯片市场主导地位。IC 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模拟厂商排名中,占比前十的企业均为海外公司,CR10达68%。

同时,我国是全球模拟芯片最大消费市场。据WSTS和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我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35%左右,是海外模拟芯片大厂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之一,TI德州仪器/ADI亚德诺/MPS芯源系统2024财年来自中国的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合计63亿美元,潜在国产化空间较大。

模拟芯片主要是以成熟制程的产品为主,券商称国内供应链相对成熟。华创证券指出,2024年我国模拟芯片自给率约16%,消费电子等领域国产化率领先,而工业、汽车等中高端市场中尚有广阔替代空间。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国信证券认为,工业、汽车、AI是国际大厂布局的重点领域,也是国产化的重点

其中,工业领域中,下游去完库存后将恢复正常采购和新产品导入,国内企业近几年大额研发推出的新产品有望规模放量;且模拟芯片工业领域毛利率一般优于消费电子,新品放量有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AI领域除了带动模拟芯片整体需求外,AI产业链的国产化也是重点,以多相电源为代表的核心电源管理芯片既是增量市场,也是国产化的重点和难点。

汽车领域中,汽车模拟芯片仍是增量市场,且国产化处于起步阶段,前几年相关企业仍是以产品研发和导入为主,目前正进入集中放量阶段。

消费电子方面,模拟芯片公司早期多以聚焦个别产品系列为主,随着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以及客户关系的加深,围绕手机等应用终端丰富产品系列,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成为必然选择,马太效应将愈加明显。

落实到具体公司上,分析师建议关注圣邦股份、杰华特、思瑞浦、纳芯微、南芯科技、艾为电子、芯朋微、帝奥微、晶丰明源等。

548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