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九识智能联创庄立:无人物流车本质是提供运力 1万台运营规模是行业爆发临界点|连线创始人
九识智能联创庄立:无人物流车本质是提供运力 1万台运营规模是行业爆发临界点|连线创始人
2025.09.19 21:02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煜 戴嘉怡

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或已是独角兽,或刚启动种子轮,或已家喻户晓,或长期身居幕后,或正起于微末,但他们都是中国新经济的微观脉搏,是这轮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微观主导者和实践者,不同行业成千成万的他们的身影汇聚,投射变革的洪流。

由财联社和《科创板日报》联合发起的 “连线创始人/CEO”栏目,主要关注创新创业型企业,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视野,并发掘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

image

《科创板日报》9月19日讯(记者 李煜 实习记者 戴嘉怡) 自十余年前兴起的中国自动驾驶发展浪潮,持续为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彼时,从百度Apollo走出的一批自动驾驶技术人才,如今已成为国内绝大多数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核心创始人与高管。

在这其中,曾是百度Apollo开源系统的贡献者之一的庄立,于2021年7月在意外失去硅谷的工作后,“技术直男”的他决定回国创业,并在2021年8月注册创立了九识(苏州)智能有限公司(下称:九识智能)。

九识智能集自动驾驶研发、生产及物流运营于一体,可提供相关运力方案,以及无需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运输产品。该公司成立时间不算长,但发展速度颇为迅猛。

据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庄立介绍,截至今年8月,该公司已在国内300多座城市运营超7000台无人车,日均运营里程约20万公里,累计运营里程超3300万公里,在手订单超10000台。“无人物流车行业爆发的临界点是1万台运营规模。”

截至目前,九识智能已完成四轮融资,累计公开融资额超4亿美元。

近期,庄立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分享了九识智能的最新发展故事。

▍三个关键词:降本、提效、扩场景

在庄立看来,物流行业的末端配送存在两大痛点:招工难、运营成本高。“无人物流车的出现,可有效解决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传统岗位之间,并非取代与淘汰的关系,而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协同共生的关系。”

回看九识智能业务发展,2022年5月,该公司推出首款无人物流试验车;2023年5月,九识首款L4量产车型Z5智能车城配车下线;2024年6月,其推出全场景Z系列平台车型,发布会当日销量达5290台;2025年5月,该公司发布E系列平台车型E6,价格下探至万元区间,并推出FSD按月订阅。

庄立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无人物流车行业的本质不是‘卖车’,而是卖‘运力’。”

“我们现在供不应求,产能需要尽快跟上来。在淮安、自贡都建了一些新厂,其中自贡工厂投入运营在即。几个厂整体产能目标为3.5万台/年。”庄立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将实现万台交付。

从产品成本结构来看,据庄立介绍,无人车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下探,“如若与车企直接合作,还会有更简单的方式去制作底盘,进一步提高国产化替代率,实现进一步降本。”

庄立也是中国首批自动驾驶技术人员之一,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架构设计与技术实现。他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九识智能的产品研发核心围绕三个关键词,分别为:“降本、提效、扩场景”。

具体来看,“降本”即推进传感器精简、减少冗余配置,进一步提高国产化替代率,从而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提效”即重点提升产品的视觉能力,要能探测到更远距离,加强高速场景、复杂路口等运营安全性与效率;“扩场景”,则指一方面优化末端功能,如:研发“拟人化泊车”,车辆可自主判断最优车位,另一方面结合大模型提升决策能力,如:遇到施工区域,大模型能通过路边指示牌、其他车辆绕行等信息,自主判断绕行路线。“通过优化算法,还能给无人车部分硬件‘做减法’,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商业模式方面,“截至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售车+FSD按月订阅’的模式。租赁模式,我们会与合作方共建,我们则作为运力平台。”庄立说道,“现在很多代理商逐渐变为我们的运营商。以前是人在网点囤快递,现在人只需要在网点把无人物流车管起来。”

截至目前,九识智能产品已应用于快递、商超、农业、电力、环卫等场景,“最主要的是,用模块化思维打破‘一车一用’的限制”。

▍1万台运营规模:“无人物流车行业爆发的临界点”

今年8月,九识智能推出ADS中心(即:Autonomous Driving Service)智慧物流城市融合体计划。据庄立介绍,该计划围绕“无人物流车标准化产品、个性化生态定制服务、运力服务体系、智慧城市新基建”展开,推动无人配送从“单点应用”迈向“系统级服务”。

其中,个性化生态定制服务则基于标品底盘,可为冷链、环卫等场景提供定制方案;运力服务体系则是通过轻资产租赁模式,可按需调用物流、巡检等模块,降低前期投入;智慧城市新基建,则是联合政府、产业资本设立产研基建,推动“车-路-云-城”系统融合,让无人运力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庄立表示,“我们希望把九识智能从‘技术服务商’,转型为‘智慧城市运力生态构建者’。”

海外市场方面,2023年10月,九识智能与新加坡平价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落地新加坡境内首个自动驾驶城市物流转运项目。2024年,该公司加入了新加坡标准委员会工作组,参与了当地TR-68自动驾驶规范技术标准的修改工作,并获得新加坡首张无人物流设备运营牌照。“今年,我们在新加坡市场会实现大规模售卖无人物流车。”

除新加坡外,2024年9月,九识智能与马来西亚ALS(Autonomous Logistic Solutions),在吉隆坡启动首个自动驾驶物流车的公开道路试运行。这也是马来西亚首款具备道路资质的企业级L4自动驾驶物流车(ALV)。

2025年5月,九识智能与阿联酋邮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双方拟在阿联酋设立合资公司,计划2026年启动L4级自动驾驶城市配送的商业化运营。

“就无人物流车行业而言,海外市场尚处于较为初期阶段。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广业务的相关经验可复用至海外市场,海外多数国家目前处于一个政策的等待期。”庄立如是说。

在庄立看来,公司已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发展速度超预期”。“我们今年的原定目标是运营1万台无人物流车,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大概率会超过这一数字。”

谈及目前无人物流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庄立认为,市场很大,能够容纳很多玩家。长期来看,中国无人驾驶城配场景渗透率尚不足1%,目前行业年产能仅几万台,市场空间广阔。

有市场观点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无人物流车行业爆发元年。对此,庄立表示认同:“无人物流车行业爆发的临界点是1万台运营规模,唯有达到这一量级,才能形成‘技术降本-场景验证-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目前,行业仍处于‘普及’阶段,需要相关政策统一、持续完善,更多从业者推动行业发展。”

“市场的真实需求,才是企业商业化的核心。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爆发期精准把握住机遇。”庄立如是说。

231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