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国家医保局解读六类立项指南逻辑:从“技术细节”转向“服务产出”
国家医保局解读六类立项指南逻辑:从“技术细节”转向“服务产出”
2025.09.26 07:49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科创板日报》9月26日讯(记者 史士云)9月25日,国家医保局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第四场“美好生活专场”解读直播,涉及产科、妇科、康复、麻醉、体被系统、美容整形等六类立项指南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此次直播活动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印发33批立项指南,共整合设立1640项主项目、599项加收项与156项拓展项。

以往,国家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各省属地管理,因此,省际间项目数量差异大、标准化程度低 “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等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医保局通过编制立项指南,将原来地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统一和规范,最终实现信息透明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医疗价格项目能够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

据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医保局此次印发的立项指南,通过整合合并同类项目,将服务产出相近、价格水平相当的旧项目统一规范为新项目。从旧项目到新项目的转变,深层逻辑在于立项思路的根本升级:即从“按技术细节立项”转向“按服务产出立项”。

新项目不再是单纯按成本定价,而是更多从患者实际获益与临床服务产出出发,衡量医疗技术的核心价值,这不仅进一步体现 “价值决定价格” 的基本原理,更能让医院收费标准更清晰、患者付费更明白。

同时,在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统一规范的进程中,国家医保局始终关注临床医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更好地兼容各类新技术,通过适当扩大价格项目覆盖范围、增设复杂情形适用条款等方式,为技术应用提供适配空间。

对于推进医疗服务理顺比价方面,工作人员提到采取 “有升有降” 的价格调整策略:一方面优化整体价格结构,适当提高技术劳务类项目价格,同时合理降低检查类项目价格水平;另一方面同步理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比价关系

以复杂手术项目为例,建议地方进一步拉大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定价差距,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复杂疾病诊疗领域集中。

▌以“价值决定价格”为导向

当编制指南的工作进一步细化至产科、妇科、麻醉科等具体专科环节时,又重点考量了哪些核心内容?

据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针对产科、妇科、麻醉科三类立项指南,其核心考量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产出导向、适度整合,确保全国执行“一盘棋”,包括对相关部位的定义进行统一规范,统一立项原则,对服务内容开展系统性梳理统计。

以胎心监测项目为例,现行价格项目中,各地计价单位存在明显差异,涵盖按小时、按次、按人次、按胎等多种形式。本次指南编制过程中,已将该项目的计价单位统一规范为 “胎次”。

再比如麻醉类监测,以往该项目多为单独立项、分别计费。临床常因监测设备迭代频繁申报新价格项目,这既变相推高麻醉费用,又因新增项目周期较长影响技术开展。此次麻醉立项指南编制,则将麻醉监测纳入麻醉项目价格构成,不再单独列举立项。

二是支持技术创新,针对上述三类立项指南,以服务产出为原则,对过去按部位、设备、步骤拆分立项的271个现行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最终整合为124个主项目、30个加分项与7个扩展项,新价格项目的颗粒度显著提升,对新技术的兼容性也随之增强。

三是围绕生育支持与患者个性化需求,构建“一揽子”政策保障体系,包括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 等服务项目。

本次立项指南始终立足临床实际、回归医疗本质,其中被反复强调的核心关键,是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让医务人员的专业付出得到清晰认可与尊重。

例如,在经插管或喉罩的全身麻醉等核心项目中,已独立设置三类情况,包括6周岁及以下儿童、80周岁及以上患者,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Ⅳ-Ⅴ级的危重患者。其中,针对后两类情况加收子项,突出“价值决定价格”的导向,系全国范围内政策文件中首次予以明确。

▌将加快编制药学等立项指南

以往,体被系统和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制定面临多难点,其中,体被系统项目需兼顾基础诊疗与修复需求,难以形成统一的计价标准。而美容整形服务兼具医疗属性与消费属性,技术难度、材料选择及患者个性化需求差异显著,如何平衡“医疗技术价值”与“市场消费预期”,避免价格与服务质量脱节,成为定价关键难题。

对于体被系统和美容整形类立项指南的亮点,广东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工作人员介绍道:首先是通过新设项目、整合碎片化项目、优化项目计价单位、聚焦服务产出、区分不同技术分别定价。

其次是兼顾技术难度与风险等级,将“服务产出”与“技术价值”融入立项逻辑。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技术进行单独立项或设置加收项。

最后是从基础医疗需求向品质健康追求延伸,精准匹配患者诉求,回应患者需求更具温度。

例如,在美容整形领域新增 “美容整形方案设计费” 项目,直接体现医务人员的专业设计价值;在“浅表恶性肿瘤去除费”中,针对特殊部位治疗难度大的情况设立加收项,并根据肿瘤面积细化价格梯度。

工作人员还提到,项目映射是落实两项指南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完成项目映射后,需进一步制定项目具体价格。其中,美容类全部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体被系统项目则实行政府指导价,由省医保局制定全省统一最高限价。

与其他医疗服务项目相比,康复类项目的医疗服务价格制定同样存在难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由于受患者病情、恢复进度不同的影响,以往康复类项目多采 “按次计费”模式,这不利于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河南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工作人员表示:本次立项指南将康复类项目划分为检查、训练两大类别,按不同功能障碍类型分别立项,并按照时长计价。

此次立项指南明确计价单位为“半小时”,并增设“每增加10分钟加收”政策,充分彰显对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付出的尊重。

同时,立项指南积极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在主项目下统一设置“人工智能辅助”拓展项,与主项目执行同等价格水平,但禁止重复收费。

医疗机构可自主选择两种服务模式,既可以培养医务人员提供传统康复服务,也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展康复检查,通过 “二选一” 的替代方式,规范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康复医疗场景。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快编制药学、病理、检验、辅助操作、一般治疗等立项指南,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在2026年整体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医保局将密切跟进新项目的落地执行情况,适时推出全国新版医疗服务价。

2582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