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疫情后的公共卫生“重塑”:疫苗对传染病的干预作用将凸显
疫情后的公共卫生“重塑”:疫苗对传染病的干预作用将凸显
2020.03.24 20:07 徐红|科创板日报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徐红)讯,这一次的新冠疫情,让“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再次成为了国内公众热议的话题。

“公共卫生”的定义其实非常宽泛,除了有与此次新冠疫情密切相关的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非典等)的预防、控制和治疗以外,也包括慢性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对食品、药品、出入境、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的监督管制,对公共卫生的宣传、普及教育、接种等其他内容。

“预防医学”则是公共卫生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部分,是公共卫生的一个分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并进行预防和消灭病害的一门学科。

这一次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给人民生命健康以及国民经济、社会秩序都造成了冲击,而本该成为疫情第一道防线的公共卫生体系,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不足之处。

对此,有不少学者认为这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存在一些短板,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着“重治轻防”的倾向,即重视医院治疗,轻视公共卫生所侧重的疾病预防。然而,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其实还是实行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并且,如果能加强早期诊断,国家用于疾病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减少。

“这次的疫情反映出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控队伍体系的建设还需加强,另外,从传染病预防角度来说,由于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因此这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在谈到这次新冠疫情所暴露出的有关公共卫生体系不足时,卫生经济与政策专家、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俞卫教授这样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事实上,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也曾重点提出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这一战略方针,但据俞卫教授介绍,《纲要》所提出的疾病预防主要还是侧重于对慢病的早期诊断和管理,其侧重并非在传染病。

不过,借着这一次疫情爆发的契机,政府或也将加强对重大及慢性传染病的干预和预防力度。归属于“预防医学”范畴的疫苗接种可以说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因而由此切入合情合理。

这并非没有迹象。早在今年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便曾提出,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随后,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更是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文章指出,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等。

通过接种免疫来预防传染性疾病是医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项之一,因为疫苗的发明,“人类最可怕的传染疾病”—天花因此被消灭,而诸如狂犬之类的传染病也得到了很好的预防。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化的加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及人口大规模的聚集和流动,很多传染性疾病大爆发、大流行的风险依然非常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一个国家的疫苗研发实力与技术积累甚至也可以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此次新冠病毒导致的疾病更具隐匿性(由于中间宿主的不明确和大量无症状带病毒者的存在),因此很有可能会导致疫情的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可以预期的是,全球都会加速疫苗的研发和投入。

另一方面,从这次国内外新冠疫苗的研发速度来看,也可以从中观察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有重大疫情爆发的时候,是否具有现成的、先进的相关疫苗研发技术平台可以影响疫苗的研发速度,甚至也有可能决定疫情防控的成败。

在这一次新冠疫情中,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新冠疫苗的临床前研究都被缩短至不到3个月的时间(以往需要1年左右),而这就是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

从1月10日中国科学家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后,目前由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06185.HK)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均已在日前开始人体试验。另外,国内正迅速推进的新冠mRNA疫苗也有望在4月中旬进入临床试验。

公开资料显示,康希诺拥有成熟的腺病毒载体平台技术,通过该技术平台,康希诺开发了埃博拉病毒病、结核病、带状疱疹等疫苗。其中,埃博拉病毒疫苗在短短三年内由一个实验室技术转化为获批准的产品。而此次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研发依托的也是该平台技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Spike Protein)。

从国内的新冠mRNA疫苗研发来看,类似的技术平台对迅速推进疫苗研发同样至关重要。疫苗研发方之一的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博士团队归国创建于2016年,这也是国内第一家mRNA疫苗和药物企业。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3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情况,国内新冠疫苗研发包括五条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疫苗载体疫苗。从目前情况来看,所有五大技术方向总体进展顺利,大部分研发团队在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个别团队进展更快。总的来说,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目前仍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有近90家单位竞相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发项目60余个,共涉及约55家生物医药企业和32家学术机构。

另据华金证券统计,国内目前有30余家企业机构公布正在进行新冠疫苗研发,除了研发进度相对较快的、前述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外,康泰生物(300601.SZ)和复星医药(600196.SH)也分别与美国Inovio及德国BioNTech合作开展DNA及mRNA疫苗的研制,智飞生物(300122.SZ)则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状态。

2.95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