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当前没有启用javascript,网站无法正常访问。请开启以便继续访问。专访|成都先导:DEL技术可减少2/3以上的药物筛选成本
专访|成都先导:DEL技术可减少2/3以上的药物筛选成本
2020.06.24 21:40 财联社记者 柴刚

《科创板日报》(记者 柴刚)讯,自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至科创板正式开板,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创造了“中国科创速度”。如今,科创板挂牌企业已达111家,另有近200家企业正在审核、发行的路上,为科创板储备了充足的后备资源。

值此科创板开板即将迎来周岁之际,《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了西南首家科创板挂牌企业成都先导(688222.SH),以期通过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规划、人才战略、市场拓展等布局,对其他科创公司和科创板申报企业带来有益借鉴,同时从挂牌企业角度,对科创板领衔资本市场改革再出发提供建言。

对科创板申报企业的四点建议

成都先导是一家新药研发领域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原创新药的早期链段研发,特色为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业务,主要是包括DEL技术的筛选和库定制服务。在DEL领域,公司是中国乃至全亚洲专注此技术的龙头企业,是全球能成熟应用该技术的4家企业之一,具有先发优势。

成都先导作为科创板“前浪”,当被问及有哪些经验可供其他科创企业借鉴时,公司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我们深切体会到创新研发能力是根本,也是科创板设立的初衷。作为生物科技类企业,应重视自身硬实力的打造,培养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市场,将科技研发能力与创新性商业模式相结合。”

其次,成都先导建议,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信披,客观真实地展示企业状态,给投资人充分的风险提示;二是尊重专业意见,选聘优秀的中介机构,组建强有力的团队开展上市工作;三是坚持规范治理;四是注重与股东、客户的契约关系,稳健合规发展,做好风险控制。

同时应该看到,科创板刚刚起步,注册制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检验,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成都先导建议:从审核层面来看,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增强市场包容性,不断降低隐性发行门槛,把选择企业的权力交给市场。同时,科创板应聚集更多科创力量,激活市场潜力,为具有真正科创能力的企业提供成长的良好平台,最终成为创新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科创板的开启是中国经济下一个转折点的最关键一步,我们非常荣幸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期待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吸纳新型人才,以更加优异的业绩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成都先导表示。

技术服务+新药研发两条腿走路

核心技术方面,成都先导拥有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和筛选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围绕小分子新药发现建立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公司本次IPO募资8.35亿元,主要投向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和新药研发中心建设两个项目。

成都先导表示,未来3-5年将继续升级DEL库规模、丰富分子种类,以巩固核心竞争优势。为此,公司一方面将加强DEL筛选、DEL库定制服务的业务承揽能力,同时在其他相关技术服务领域展开探索,拓宽技术服务范围,搭建涵盖系列临床前CRO研究服务的一体化、全流程服务平台。

当前,成都先导的营收主要来自DEL筛选服务、DEL库定制、自有DEL库化合物结构信息和筛选方法使用费、化合物结构知识产权转让费、化学合成服务,2019年营收占比依次为40.06%、30.91%、15.84%、5.01%和4.69%。

“新药项目临床阶段的推进也是公司主要战略之一。”成都先导表示,未来将加大对新药研发创制的投入,构建技术服务+新药研发双主业模式。

据了解,公司当前内部在研新药项目20余个,覆盖肿瘤、炎症、呼吸道、代谢类等疾病领域,其中2项已获临床试验批准(当中1项已进入临床I期)。公司表示,本次IPO募投的“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后,创新药物的研发实力将得到显著增强。

药物发现是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凭借自身在药物发现领域的积累,成都先导的新药研发业务具有先发优势,相比其他企业,研发周期将大为缩短,研发成本大为缩减。

据了解,建立一个百万级别的传统高通量筛选化合物库,平均每合成一个化合物需要80-100美元,每进行一次筛选需要0.5-1美元,建设存放和筛选化合物库的设施需要几千万至上亿美元,每年维护化合物库的费用需要数千万美元。而新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大幅缩短了技术平台建立时间,降低了筛选成本,研发成本与传统高通量筛选相比,节省2/3以上。

“目前最常用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筛选500万个分子就需要9-18个月时间。使用DEL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筛选大量带有‘条形码’的候选化合物,能够提供更为快速、多样品、多靶标的筛选模式,过亿级别的分子只需数月就可以完成筛选。”成都先导表示。

不仅如此,相比传统高通量筛选,DNA编码库可为后期的药物化学优化提供更多的SAR(化合物结构与效应关系)信息,大幅节省了在化合物优化阶段的时间和成本。

条件成熟时通过并购丰富业务链条

对于一家成立仅8年的新药研发企业而言,科创板上市显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成都先导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还有20余项在研新药项目等待推进上市。为此,公司做了哪些准备?

药物发现CRO服务和创新药物开发是现代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前沿领域,是高素质科研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领域内经验丰富的研发、技术及管理人员属于稀缺资源。成都先导介绍,未来3-5年公司除了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将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重点优化药物合成及药物化学、筛选、生物活性检测、计算科学等领域的人才结构。

在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依靠内部独立创新的同时,成都先导透露,将在条件成熟时并购整合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型公司,通过资金、人才、资源的投入对其进行孵化、培育,以进一步充实公司的研发实力,丰富业务链条。

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计划建设一处高标准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心,配合公司海外营销网点,深耕核心业务市场,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逐步增加国内外营销网点。据了解,目前公司业务已覆布北美、欧洲及亚洲,与辉瑞、强生、默沙东等国内外多家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化学公司、基金会以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对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从政策配套上给予实在而具体的帮助。成都先导表示,公司自2012年创立至今8年时间实现了快速成长,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从企业办公用地、人才引进、创新开发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政策鼓励与优惠支持,并且各项举措积极务实。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2018年度及2019年度,公司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12.27万元、1,930.46万元和5,423.80万元,2018年度及2019年度公司计入损益政府补助占当期净利润比例分别为42.94%和45.10%。

3.06W+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