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科创人物
话题简介
专访科创大咖,记录科技巨头的创业之路。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先B端后C端 万台级“大规模出货”在路上|连线创始人
①陈建宇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不像有些品牌偏“整活”,有些专注“干活”,星动纪元是既能整活又能干活;
②他认为,目前具身智能行业还没规模商业化,价值未完全展现,等重要进展和商业化落地后,预期还会再上调。
连线创始人/CEO
专访科创人物
机器人
08月05日 14:39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阅 1.78W+
灵宝CASBOT联创张淼:近亿元融资加持 人形机器人开始踏足矿场|连线创始人
①灵宝CASBOT正在积极探索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可行路径,公司近期与山东中矿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是首个人形机器人厂商深度融入矿业能源场景的落地案例;
②VLA模型的技术优势让灵宝CASBOT形成了和同行创企的“护城河”。
连线创始人/CEO
专访科创人物
机器人
07月15日 19:4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阅 1.63W+
中自科技王云:以技术与场景为导向 朝着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对话科创家
①成立至今,中自科技逐步从尾气催化剂业务拓展到储能/储能+,再到近几年进军复合材料业务,看起来并不相关的三块业务背后,是该公司根据自身技术与积累探索出的增长曲线;
②目前,储能/储能+业务已是中自科技增长最快的板块,备受市场关注的复合材料业务,亦将于今年底开启规模化投产。
对话科创家
专访科创人物
07月14日 09:02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修眉
阅 1.46W+
中微公司尹志尧:目标5到10年内覆盖60%高端设备 无惧与友商正面竞争|对话科创家
①尹志尧表示,当芯片工艺从2D到3D发展,以及10nm以下的制程升级,刻蚀跟薄膜的应用总量跟步骤数大大增加,近年市场体量增长很快;
②在今后五到十年内,中微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共同覆盖60%的集成电路高端设备,包括刻蚀薄膜及量检测设备,以及一部分湿法设备,成为平台式的集团公司。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半导体芯片
半导体设备
专访科创人物
对话科创家
05月29日 14:05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阅 2.05W+
卓胜微CTO唐壮:异质+异构打造国产高端滤波器 “这个机会我们等了至少10年”|对话科创家
①截至2024年底,卓胜微芯卓项目6英寸产线项目晶圆出货量突破10万片,12英寸晶圆出货已经超过2万片,为国产射频前端技术突破构筑起自主制造基座;
②卓胜微CTO唐壮表示,异质材料和异构集成将为公司带来飞速发展的机会,“为此,卓胜微可能已经等待了至少10年”。
对话科创家
半导体芯片
安安访谈录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专访科创人物
05月27日 09:04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阅 2.02W+
ChatGPT之父=“融资天才”+“双面人”?一个更完整的奥尔特曼浮出水面
①“难得一见的融资天才和讲故事天才。”有人如此评价奥尔特曼。
②在之前那场OpenAI“宫斗大戏”中,董事们“受够了奥尔特曼的‘双面行事和极度回避冲突’的作风”,这种行事方式助长了“一个没有方向、混乱且背后捅刀子的环境”。
人工智能
ChatGPT
追击ChatGPT
专访科创人物
05月26日 16:34 来自 科创板日报 郑远方
阅 1.48W+
景业智能来建良:开启“AI+具身智能”战略元年 核工业产业链各环节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对话科创家
①景业智能把2025年作为“AI+具身智能”战略元年;
②据来建良透露,“核电行业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领域,技术门槛极高。但通过与设计院的合作,已将我们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了新的堆型设计中。未来,核电将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对话科创家
安安访谈录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专访科创人物
05月22日 19:0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曾乐 陈俊清
阅 1.39W+
中控技术崔山:工业软件,正向“智能体(Agent)”转型 |对话科创家
“2025年对于中控技术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一年。**公司已确定工业AI发展方向,为此,我们需要在各方面进行调整、转变,以充分应对、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崔山坚定地表示,**“一切皆AI,AI皆一切。”**
对话科创家
专访科创人物
04月19日 09:3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曾乐 陈俊清
阅 2.17W+
2025年或成中国AI应用元年!金山办公CEO章庆元:准确性为AI智能体落地难点
①当前AI智能体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即便是微软Copilot这样的标杆产品,其市场表现也未能达到预期。
②章庆元认为,未来软件都会通过类似于MCP这样的协议来接入。大模型如同大脑,软件、硬件设备通过MCP标准接入大模型,就能提供手和脚。
人工智能
专访科创人物
04月17日 19:29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阅 1.23W+
埃夫特游玮:布局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用“机器人”造“机器人”|对话科创家
①2024年,埃夫特国内约99%的营收均由机器人业务贡献;
②埃夫特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10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
③游玮表示,未来一年,埃夫特将重点发力重载机器人领域,赋能汽车制造等重型工业。
科创板最新动态
安安访谈录
对话科创家
机器人
专访科创人物
04月12日 13:16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陈俊清
阅 2.2W+
博拓生物吴淑江:专注体外诊断行业POCT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微流控检测产品商业化元年已至|对话科创家
①“目前,微流控检测产品已取得技术突破,客户反馈较为良好。”微流控检测产品将是公司交给市场的新一代快速诊断产品答卷。
②公司以海外市场为主,境外业务占比70%,海外市场中北美、拉美地区市场增速较快。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安安访谈录
对话科创家
专访科创人物
03月22日 11:34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曾乐 邱思雨
阅 2.64W+
阶跃星辰李璟:2025年将是Agent落地元年 推理能力和多模态是研究重点
①近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二期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圆满举行。本期沙龙围绕“资本市场大时代:AI+千行百业”这一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②上海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发表了关于AI大模型发展的演讲,探讨了Agent在当前科技趋势下的重要性与应用前景。
AI智能体
人工智能
专访科创人物
03月12日 13:1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
阅 8687
赛富乐斯宋杰:量子点Micro-LED是实现AI眼镜全彩屏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路径|专访
①宋杰表示,对比目前主流应用的显示材料属性与优势,被业界誉为“终极显示技术”的Micro-LED将是AR/AI眼镜实现全彩化的必然选择;
②赛富乐斯根据原创的纳米孔量子点技术,首创单芯片全彩色显示技术,并预计很快将发布相关新品。
AI眼镜
专访科创人物
03月12日 10:28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修眉
阅 1.64W+
江丰电子姚力军,我们只关注自己如何变得更好!
①姚力军带领的江丰电子是中国第一个集成电路制造用溅射靶材生产基地,填补了中国溅射靶材工艺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②姚力军本人则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用中国心锻造“中国芯”,带领旗下公司不断破断技术难题实现产品国产化。
科创板最新动态
专访科创人物
对话科创家
03月09日 21:1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修眉
阅 2W+
“海总”周云杰:36年,从低调工程师到破圈企业家!
①当雷军以标志性微笑回应媒体记者欢呼时,镜头捕捉到其身后一位神情专注的深色西装男士——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风暴。
②周云杰就此事在朋友圈作出回应,表示对网友的调侃欣然接受,并透露与雷军进行过交流,探讨未来海尔生态与小米生态的合作。
科创板最新动态
专访科创人物
对话科创家
03月08日 22:56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阅 2.42W+
中科光启蒋鹏飞:2025年或是低轨卫星组网关键年 加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专访
①蒋鹏飞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在在核心技术自主化上,仍面临一些瓶颈。比如,高精度星载传感器、抗辐射芯片等关键器件仍依赖进口等;
②据蒋鹏飞介绍,预计到2026年,我国各类卫星年产量将突破500-600颗,卫星的规模化部署将进一步加快。
商业航天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专访科创人物
对话科创家
02月27日 12:14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吴旭光
阅 1.21W+
吴世均:内卷之下,瑞可达如何保持高增长?|科创家
①随着AI数据中心需求兴起,对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源与有源相结合是未来必然趋势。瑞可达正逐步实现从无源到有源的组合迭代;
②瑞可达已与国内外多家机器人公司展开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测试以及认证等相关工作。
对话科创家
安安访谈录
人工智能
专访科创人物
02月13日 09:4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邱思雨
阅 1.13W+
中碳普惠云吴松:用AI重新定义碳中和|连线创始人
①中碳发布全国首个双碳领域垂直类专业大模型;
②中碳普惠云创始人吴松表示,碳中和是带着碳标签的数据资产。碳中和的上半场是数字化,碳中和的未来是AI化。
连线创始人/CEO
人工智能
专访科创人物
12月30日 19:0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俊清
阅 1.89W+
奇芯光电徐之光:AI催化光子芯片业务“爆单” 已进入1.6T产品开发周期
①在半导体产业分工背景下,奇芯光电不仅同时具备材料研发、芯片设计、晶圆流片、封装测试和智能设备制造等多环节能力,还纵向整合了光子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全流程研发与生产;
②奇芯光电表示,该公司已启动股改,最新计划在2026年申报科创板IPO。
半导体芯片
对话科创家
专访科创人物
12月23日 16:1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阅 1.82W+
晶泰科技:“AI+机器人”搭建未来产业与创新研发桥梁|新质生产力看张江
①晶泰科技所在的上海张江规模化部署的AI机器人实验室,是晶泰科技全球化业务的重要展示窗口;
②2024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颁给了人工智能领域、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以及“miRNA”微小核糖核酸领域的科学家们,晶泰科技在这三方面领域均有探索和研究。
新质生产力看张江
专访科创人物
11月01日 08:3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
阅 2.94W+
加载更多